电光源,又称灯泡或电灯,指的是一种设备,它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在物理学范畴内,光源被定义为一种能够释放特定波长范围电磁辐射的实体,这个范围涵盖了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谱以及不可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X射线等部分。通常情况下,当讨论光源时,我们特指那些能够产生可见光的物体。电光源的发明促进了电力装置的建设,在其问世后一百多年中,很快得到了普及,它不仅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和科学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光源的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发光原理,电光源分为固体发光和气体放电发光两种类型。固体发光光源是利用灯丝通过电流时被加热而发光的一种光源。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热辐射光源和电致发光光源。热辐射光源主要包括白炽灯(真空白炽灯、充气白炽灯)、卤钨灯(碘钨灯、溴钨灯)等。电致发光光源则主要有场致发光灯(EL发光板)、半导体发光灯(LED)等。气体放电发光光源是通过电流使气体电离产生光的现象。它可以细分为辉光放电灯和弧光放电灯。光放电灯包括氖灯、霓虹灯等,而弧光灯主要包括低压灯(荧光灯、低压汞灯)和高压灯(碳弧灯,高压汞,金属卤化物灯,氙气灯,钠灯)。
早在1879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只实用的碳丝白炽灯泡,标志着电光源行业的诞生。这一发明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开启了全球电光源技术革新的序幕。进入20世纪初,荧光灯、卤素灯等新型电光源相继问世。1938年,荷兰飞利浦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一支日光色荧光灯,其高效节能的特点使其在工业和商业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后,在1959年,高压钠灯作为一种高效率的户外照明光源被推出市场。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光二极管(LED)开始崭露头角,但初期由于亮度低、成本高等问题并未大规模应用。直到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随着技术突破,LED的亮度和效率大幅提升,并逐渐应用于交通信号指示、显示屏等领域。到了2010年代,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LED光源因其长寿命、节能省电、绿色环保等优点迅速普及,并逐步取代传统照明光源,成为电光源行业发展的新焦点。同时,21世纪以来,智能照明、人因照明等概念兴起,电光源行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光源的远程控制与个性化定制。
电光源行业的上游原材料包括各类金属、气体(如氙气、汞蒸气等)、稀土元素以及半导体材料等,这些都是构成不同类型电光源的基础;设备制造方面则涵盖了灯丝制作设备、真空封装设备、芯片加工设备以及荧光粉涂覆设备等,为电光源的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下游应用行业层面,电光源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通讯、医疗、交通、安防、农业等诸多领域。
2022年间,我国电光源产品的出口状况复杂多变,总体上呈现出数量减少但价格上升的趋势。尽管电光源产品整体出口量有所下滑,但由于产品平均售价的全线上涨,使得全年出口总额与上一年度基本保持平衡状态。数据显示,我国普通照明用电光源产品的年度出口总量约为80亿只,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9%。其中,LED灯管和灯泡作为主流产品类别,在普通照明电光源总出口中占据了约72%的份额,总计出口约57亿只,同比降低了17%。而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为代表的传统电光源产品,则在2022年出口总量达到了大约23亿只,占据主要电光源出口总量的28%,相较于前一年度,其出口数量下降了24%。
在出口金额统计上,2022年中国电光源及其配件产品的总出口价值达到了90.8亿美元的规模,占照明产品全年出口总额的14.5%,相较于前一年实现了1.9%的微幅增长。其中,LED光源产品的出口金额总计为58.9亿美元,在电光源及配件产品出口总额中占据了约65%的比例,亚盈体育入口但相较上年同期呈现了1.6%的小幅下滑趋势;而在另一方面,包括白炽灯、荧光灯在内的传统电光源产品累计出口额约为28.2亿美元,占比约为31%,同比增长幅度接近10%。值得注意的是,各主要普通照明用电光源产品的出口金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范围在2%-36%之间。其中,HID灯的出口额跌幅最为显著,约为1.2亿美元,年同比下降36%;而紫外线灯管、红外线灯泡以及弧光灯等非主流产品类别表现抢眼,其出口额合计约为5.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超过了50%。
自从LED照明技术进入日常照明应用领域后,客户对于产品类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日益显著,这进一步突显了市场中产品多样性和销售渠道多样化的特点。尤其对于众多灯具企业而言,需要应对大量小批量、非标准化定制产品的研发挑战以及模具成本的压力。然而,近年来这一局面正逐步发生变化,在市场需求层面逐渐形成了规范化的标准、大规模的市场规模、集中化的品牌竞争以及标准化的产品类别,反映出照明应用行业在朝着更为集约高效的产业模式演进。2021年中国LED照明驱动电源产业实现了产值规模达292亿元人民币的重要里程碑。随着LED照明市场的持续繁荣与迅速扩张,中国LED驱动电源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展现出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市场竞争结构方面,电光源行业展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各个产业链环节和应用领域中均有各具特色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从全球视角审视,欧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电光源技术研发、品牌塑造、市场布局等方面展现了强劲的竞争优势,领军企业包括飞利浦、欧司朗、日亚化学工业以及三菱化学等国际巨头。而在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在电光源的生产制造能力、成本管控效率及市场拓展力度等方面则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代表性的中国企业有木林森、三安光电、公牛集团以及雷士照明等。根据尚普咨询集团的数据报告,在2023年中国电光源行业的营收排行中,木林森、三安光电和公牛集团位列前三甲,预计其年度营业收入均将超过120亿元人民币。
我国政府在电光源行业的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政策来提供支持。例如,十四五规划对涉及LED照明行业的部分进行了规划,均为LED照明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围绕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展开。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年)》,旨在到2023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亚盈体育入口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推动光电子器件行业的发展。还有一系列政策扶持方面包括国家加大对光电子芯片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资金的支持、迅速提高核心器件国产化率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等。
尽管LED等新型光源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在光效提升、色温调控、散热设计等方面仍需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以满足更高标准的照明需求和节能要求。同时,高端电光源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依赖于高精尖设备和技术,如MOCVD外延设备及高效荧光粉等,而这些关键技术和装备往往受制于发达国家,导致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自主化上存在困难。其次,市场竞争加剧也是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全球范围内,包括飞利浦、欧司朗等国际巨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给新兴企业和本土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此外,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大量中小型企业涌入电光源行业,造成产能过剩,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者,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也对电光源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消费者对于照明产品的需求从单一的照明功能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变,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速度。然而,由于技术创新周期长、投入成本高,部分企业难以跟上市场需求的步伐。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化,以及各国政府对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推广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LED等新型电光源凭借其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色彩丰富等优势,将在市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并进一步加速替代传统电光源产品。技术进步是推动电光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几年,Micro LED、OLED等新一代显示与照明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将加快,为电光源行业开辟出新的增长点。此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在电光源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智能照明系统及人因照明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提升电光源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电光源行业的产业链整合优化也将成为发展趋势。从上游芯片制造到下游灯具设计与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和资源整合将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并且,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突破,电光源产品的性能将得到持续优化,从而拓展更多高端应用场景,如汽车照明、医疗照明、亚盈体育入口植物照明等新兴领域。总之,在科技进步、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升级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电光源行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