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利川通联记者 姜曦 谭小兵 王勇超 )历史的记忆在指尖悄然滑过,传统的风韵在当代生活绽放光彩。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灯歌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传承者的坚守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龙船调》,正是由利川灯歌《种瓜调》整理改编而成。
近日,记者在利川市柏杨坝镇永兴社区看到利川灯歌第19代代表性传承人谭琴琴正在与队员排演利川灯歌节目。年轻的传承者们意气风发,熟练地歌唱着,旋律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到灯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利川灯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据了解,利川灯歌始于清初,表演形式独特、精彩纷呈,是歌唱、锣鼓、舞蹈的融合与统一。利川灯歌表演通常在夜晚进行,表演者身着传统的土家族民族服装,手持花灯进行歌唱和舞蹈表演,歌曲内容主要围绕生活、劳动、爱情等情感和故事展开,歌词妙趣横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灯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利川地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陈文菊是利川灯歌传承人谭琴琴的老师,她从12岁开始学习唱灯歌、演灯歌,至今已有66年。对于徒弟,陈文菊十分爱惜,她手把手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
“我是七十几的人了,无论是天晴下雨,还是下雪打霜,只要政府号召我,我都会来参与。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一个想法,都热爱灯歌,都怕失传。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传承给年轻人,让他们比我们搞得更好。”陈文菊双眼饱含期待。
自2018年启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以来,利川市落实遗产活化利用,扎实推进“非遗+”工作,不断提升文化底蕴,推动非遗出圈出彩,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利川灯歌就位列其中。
谭琴琴是利川灯歌第19代非遗传承队队长,团队目前已发展到60—70人,队员年龄段横跨老中青。她表示“上一辈辛辛苦苦地把这个传承下来,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也应该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把它继续传承下去,守正创新,发扬光大。虽然说这一路走过来有很多的艰辛,但是我还是希望通过我的绵薄之力,用我的这份热爱和激情,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利川灯歌第19代非遗传承队积极将灯歌文化融入现代社会,通过文旅、研学等方式,让利川灯歌走出柏杨坝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因地制宜挖掘地方优势和资源,开设利川灯歌非遗课程,不遗余力推进利川灯歌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在重大节日和重要场所组织举办非遗展演、讲座等活动,让非遗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绽放异彩。
据统计,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底,利川灯歌第19代非遗传承队共参与“六进”:进校园8场次,进景区35场次,进民宿50场次,进社区、进村寨30场次,进机关2场次;团队共参与研学20场次,宣传推介演出10场次,其中省级及以上演出5场次。这些都是利川灯歌传承与创新的缩影。亚盈体育官网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利川灯歌不再仅仅是过去的回忆,而是生生不息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当代年轻人的梦想与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